从小就熟读崔颢的那首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荒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所以,对黄鹤楼、晴川阁、汉阳树、鹦鹉洲等名词都印象深刻,只是除了黄鹤楼外并不知道其他概念的具体含义。直到有一天行车在武汉大街上,才发现这些词汇都已经成为地名街名,根深蒂固的植入城市和百姓的血脉中了。
儿时读诗,总以为崔颢眼中有阁于是成句,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有诗才有阁。崔颢的诗写于唐代,而晴川阁是明嘉靖二十六年才动工建设。我对晴川阁印象开始深刻,是因为当年张之洞与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晴川阁的会见。前些年研究中俄茶叶贸易历史,知道湖北和湖南早就是中国的茶叶重要产地,而作为两湖总督的张之洞非常重视茶叶生产,视之为两湖人民生大计,可以说是尽到了一个地方官的最大努力。而汉口因为"九省通衢"的位置,也成为中国茶叶的最大集散地,包括新泰、阜昌等俄商的四大茶厂都建在这里。一个汉口码头输出的茶叶,好像就占当时中国茶叶出口的86%还多。所以尼古拉二世盛赞这里是“伟大的东方茶港”,中国茶叶输出国的美国人也说:茶叶,是汉口存在的唯一理由。
汉口是尼古拉二世东方游的必到之地,行程几经调整,但汉口一直保留,当然是为了茶叶,为此还在沿江大道的新泰大厦接见了全体俄商;张之洞在此搞了很大的阵仗隆重接待,自然也是为了茶叶,选择晴川阁谈事,估计是因为那时的晴川阁就是“楚天第一名楼”了。
我专程去晴川阁,也是为了能寻找一些于此次会见有关的历史信息或遗存。上去才知道,晴川阁是当时汉阳太守范之箴在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修葺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所增建的,这里主要内容都以颂扬禹功为主,关于张之洞和尼古拉二世的那段往事则没找到一点痕迹,不免有些遗憾。我觉得,这也算是武汉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在空空如也的晴川阁里有些文字图片或者实物提示其实不算难事。
晴川阁景区与对岸武昌黄鹤楼夹江相望,江南江北,楼阁对峙,互为衬托,蔚为壮观,两座名冠四方的楼阁隔岸相对,在万里长江上应该是唯此一处。所以,与站在黄鹤楼观赏大桥一样,在晴川阁看长江的感觉也是一件无法复制的美事。只可惜又是来去匆匆、走马观花而已。其实能有半天时间在这里消遣,肯定是收获满满的。
如果有可能,我会再来,会在这里至少用半天的时光细细观赏,因为我记得,除了晴川阁、禹稷行宫、铁门关三大主体建筑,景区内还有和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以及一些著名碑文等十几处附属建筑。
记得前几年与湖北茶界代表团“重走万里茶路”,从俄罗斯考察回来时,曾写过一首诗,顺便抄在这里做个纪念吧:
七律-湖北省茶界“重走万里茶路”
访俄考察团凯旋归来有感
莫道茶港事已遥,
百年尘埃锈铁锚。
东风又緑青砖道,
黄鹤仍飞欧陆桥。
一载运筹乾坤定,
万里逶迤橄榄摇。
总督在世应无憾,
抚石江滩看新潮。
甲午岁末老文于汉口江滩会所
里面的“黄鹤”是指武汉黄鹤楼茶叶有限公司,他们是那次出访的主体,"总督"自然是张之洞了,至于张总督“抚石”的那块石头,说的是现在立于汉口江滩那块巨大的“东方茶港”纪念石碑,“新潮”,是形容现在湖北省方兴未艾的茶产业啦!
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 内蒙古草原茶叶贸易 内蒙古草原茶文化
Copyright © 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15010402000335号
电话:13734713193 地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西顺城街 网址:www.nmgcycl.com 蒙ICP备17001021号-1 技术支持:牧仁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