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知道荫城历史悠久和文化资源厚重,但在去荫城之前,确实不知道这里与万里茶路能有这么深的渊源!
当年运送茶叶的商队穿过河南境,便到达了巍峨的太行山下。从古代开始,便逐步产生了穿越太行的“太行八陉”。其中“太行陉”自河南沁阳经宛子城、过天井关、泽州和高平到达荫城;另一条“白陉”自河南辉县上行七十二拐,越太行巅峰陵川,过西火到达荫城;此外还有一条古商道,自河南林县走十八盘,过东井岭、大峪岭到达荫城。由此见,荫城是这三条古商道进入山西的交汇处,然后由此北上纵穿山西全境出口外,进入蒙古高原后继续前行。
为什么晋商在运茶初期不走更便捷的轵关陉、滏口陉和井陉?这就要从最初贩茶人的组成说起。其实在晋中和平阳商帮崛起之前数个世纪前,泽潞商帮就已经用荫城铁器称雄这条商路了。我们讲中俄万里茶路的开通总是以《尼布楚条约》为界,其实这是茶叶贸易在国家层面合法化的界限,并非中俄茶叶贸易的开端。要知道,《尼布楚条约》至今不过320多年历史,而有史料证明的俄罗斯人饮茶历史已超过500年,蒙古人饮茶历史则有700多年了。而且像茶叶贸易这种大额资金投入并长时间积压货款的跨国贸易,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物流经验是根本没有资格进入的。而那个时期,晋中商帮的商业活动轨迹和规模并不清晰,泽潞商帮则已经有上千年的铁器、丝绸、粮食、潞麻或许包括茶叶在内的贸易历史了。例如万里茶道上赫赫有名的老字号“长裕川”商号,其祖先就是上党人氏。一直从铁货、果品副食贩运到大宗茶叶贸易后才定居晋中的。
众所周知,晋商的崛起,是由于明洪武年间实行的“开中制”,但最早凭借雄厚的实力把粮食运往“九边”换取盐引,再从解州购盐向北方销售的,仍然是泽潞商帮,这从许多宫廷文献和地方史志中都可以看到。以乾隆年间盐引为例:山西全省额销盐共十九万七千引,潞泽商帮就占六万七千引,榆次太谷合计不过两千七百多引,仅长治县一地的盐引就可追平太原,可见当时泽潞商帮的实力绝非太原晋中商人可比。到晋中商帮在万里茶路上呼风唤雨、纵横捭阖,那是他们在此中完成原始积累后的事情了。
到此,就能明白早期茶商为什么要在荫城汇合的原因了,因为这里是他们的家。那天,荫成先生就给我讲清了这个道理,当然他讲的远比我说的复杂且意味深长:那涉及了地理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化学及经济学等诸多学科交叉的学识。我只记住了一点,就是山西人是顾家和恋家的,在艰难险阻和长途跋涉后,这是一条与家人团聚的归途。
后来,晋中成了晋商的大本营:所有北上的茶叶、南下的货物商队,都要在这里停下来,人要休整、帐要结算,货要包装……这与荫城早期能成为万里茶路交汇点原因相同:因为这时晋中商帮成了万里茶路的主力军。
其实那天从荫城古镇回市区,就有很多感受想写写的,但看了荫成先生他们编撰的那本《铁府荫城》后,剩下的就只有佩服了。如同李白到黄鹤楼游览后曾诗兴大发,但看到壁上崔颢的题诗,只说了句“眼前有景吟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好像就是我那时的心情。
前几日,荫城古镇的《雄山书院》公众号上线,我非常高兴的加上了,因为这样就可以专注的守望了,为此撰了一幅对联作为祝贺!
万里荫城福荫庇万世;
千年铁府黑铁富千家。
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 内蒙古草原茶叶贸易 内蒙古草原茶文化
Copyright © 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15010402000335号
电话:13734713193 地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西顺城街 网址:www.nmgcycl.com 蒙ICP备17001021号-1 技术支持:牧仁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