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
13734713193
banner
banner
banner
banner
banner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草原茶路协会五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6-01-25 浏览次数:652次

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

五年(2011-2015)工作总结

  我们协会成立至今已经走过5个年头了,要说总结经验教训真是一言难尽。

  我们走到今天靠什么?靠的是执着、辛苦和智慧!5年来我们所有的努力,总结起来就是做了三件事:

  一、成为茶路研究的专家,确立在行业中不可取代的地位。

  首先,我们读了能够找到的所有书籍和资料,并做了大量标注,在万里茶路历史知识和资料信息掌握上没有空白。

  其次,在读熟的基础上去行万里路。对万里茶路的中线武夷山到彼得堡、东线张库大道张家口到乌兰巴托、西线的呼和浩特到甘肃青海方向的路线和重要节点都进行了实地考察,很多交通不便上午历史遗存都是徒步进行的,特别是对茶路经过和停留的老路、村镇、街市、商铺、桥梁、码头、庙宇、祠堂、关隘、仓储、河流、湖泊等节点和遗存一个个寻找和拍摄。有过11天磨透一双皮鞋的记录,有过连续几天每天只吃一顿饭的状态,有在严寒里冻伤脸雪水中泡肿脚的艰辛,由此积累了近5万张实地图片和40万字的笔记,把前人的文学描述变成了统计数据,把前人的枯燥数据变成了故事、人物和情感。

  现在,我们所掌握资料信息在国内同行机构中名列前茅。我们最早使用“万里茶路”这个概念,最早归纳出了万里茶路“三大源头,四条主线、十个重要节点”的概括,而且在国内国外最早提出了茶路联合申遗的动议。

  现在国内与茶路研究、茶叶贸易和茶文化有关的会议都会请我们参加,我们也积极的参加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俄罗斯、蒙古国召开这类会议需要邀请中国同行时,不论是联邦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或民间机构,他们首先想到的也是我们。我们协会在内蒙知名度不高,在南方知名度还不错,在俄罗斯茶路研究和茶路沿线城市却总是在代表中国,我们出现在那些会场上就象是明星,这些城市电视台差不多都播出过采访我们的节目,很多人都认识我们。在哈卡斯共和国参加茶路现代开发会议期间,我们关于《伟大的万里茶路需要伟大的国际合作》演讲引起轰动,演讲中三次被掌声打断,为此接受了数家电视和报纸的采访,共和国电视台为了采访到我们,不惜开车追逐我们400多公里。

  二、高起点,大视野,把资源整合开发工作做到别人前面。

  从少数专家研究茶路时,我们就坚持认为:只有到中蒙俄三国政府、专家和企业能在一起讨论万里茶路开发时,或者我们这样的机构被遗忘或被边缘化时,也许才是茶路历史文化得到开发并产生最大效益的开端。5年来,我们作为这个行业中最真诚的少数人,一直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除了积极参加国内各地的相关会议,积累广泛的行业人脉资源外,我们把重点放到了俄蒙,特别是俄罗斯。从恰克图、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开始,与俄罗斯茶路沿线52个城市中的42个城市政府及专家建立了工作联系;从地方政府开始,逐步与俄联邦文化部、旅游署、农业部等联邦行政部门建立了工作联系;根据我们的工作需要,从部门和专家开始,逐步和商界特别是与越来越多的茶商建立了业务联系。当我们听说俄罗斯有一个市长协会,有1500个市长会员时,我们就想方设法与他们建立了合作关系。

  这些工作,使我们的触觉和力量可以延伸向我们需要的任何地方。也使得我们在俄蒙的文化圈子、旅游圈子,商贸圈子里越来越游刃有余。2014年,我们带领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茶界代表团“重走茶叶之路”访俄期间,根据他们的建议和自己的人脉关系,成功的把汉口青砖茶送给了普京总统,俄《真理报》在头版图文并茂的做了半个版面的报道,普京总统办公室也来函对赠茶一事表示感谢。为湖北砖茶进入俄罗斯奠定了基础。

  这些年,协会已经超过30次带领国内的官员、专家和企业家赴俄蒙学习、考察和进行商贸活动,也30多次邀请俄蒙官员、专家和企业家来开会、考察和进行经贸合作。

  由于协会发展战略的前瞻性和我们的努力,现在可以做到:用中国茶路研究开发的整体资源与俄蒙的需求对接,也可以做到用俄蒙茶路研究开发的整体资源与国内的各种需求对接。可以说,已经为将要到来的三国大联合做好了人脉和资源准备。

  这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与《俄罗斯与中国》双语杂志社的合作:因主编代表俄罗斯媒体采访十八大,经朋友介绍我们认识了,便建议在刊物上开辟“伟大的万里茶路”专栏,协会秘书长赵文耀被聘任为该杂志驻中国的高级记者和摄影师,负责撰写中国茶历史茶贸易茶文化茶企业茶产品等文章和配图。现在我们两家已经发展为战略合作关系。经过双方的努力,刊物已经在中国落地,并与《人民日报》签约成为合作伙伴,有外交部颁发的证件,可以采访需要采访的所有人,2015年6月,成功的对习近平主席夫妇做了独家采访。

  这本刊物如今已成为习、李、梅、普的读物。社长兼主编本人也成了俄罗斯总统、总理历次访华团的固定成员。这次他就是随梅德韦杰夫总理在乌镇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后专程来参加我们会议的。我们相信,未来这本刊物能为我们大家的事业发展和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全心全意为机构和企业服务,在服务中开拓协会的事业。

  起初,我们是弱小的,我们没有资格与合作方讨价还价。我们能做的就是真诚的,全心全意的为合作的机构和企业服务,想方设法的挖掘我们的潜力,有时甚至是不计报酬基本持平甚至吃亏的情况下满足合作方的需求,或者提供超值的服务。在服务中寻找自己的地位,在服务中建立自己的威信,在服务中开拓自己的业务,在服务中提升自己的价值,最终走到今天。今年3月,我们应邀参加“开放的俄罗斯”国际代表会议,我们与会议方协商开辟了两国茶商合作洽谈专场圆桌会议,并带领湖北、四川、江西的茶商在会上介绍中国的茶产品和茶文化,我们还做了《中国茶叶在俄罗斯的市场前景》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在我们的邀请下,参加会议的俄茶商都参加了6月在十堰市召开的“万里茶路走进武当暨武当道茶首届博览会”,与当地4家茶企签订了5份合作协议。

  2016快来了,今后怎么办: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去努力::

  一、融入“一带一路”大战略,提升工作的层次和价值。

  我们协会所从事和熟悉的业务,恰巧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大局天然契合,这是我们面临的利好和机遇;但机遇不等于成功,如何更自觉地融进去做出成绩是协会目前面对的课题。

  我们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例如:我们在与俄罗斯《俄罗斯与中国》双语杂志社良好合作的前提下,又合作注册了《新丝绸之路》双语杂志,并通过这种合作,逐步融入国内丝路研究与开发的大局,在其中继续拓展、提升我们协会的地位和价值。

  可能我们做的事情仍和过去一样,但层次不同了;协会的核心业务仍然是熟悉的工作,但价值不同了。过去是在专家、学者或者一些会议的层面上发挥作用,现在是在国家大政方针的层面上产生价值,一个小协会的微薄力量能纳入了国家战略这个大局,前途自然是光明的。

  今天,我们在“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中,我们已经拥有了现实中的双腿,但还没有长出互联网上的双翅,2016年,我们将实现协会在线上的“一带一路”,争取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进一步从务虚转向务实,奠定协会发展的经济基础。

  其实我们已经走过了从务虚到务实的路程,已经在从事一些务实的项目,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业务模式,还没有来得及向具体延伸。务虚使我们花了很多钱,除了固定资产投资(汽车、相机,办公器材),例如:在伊尔库茨克做中国文化历史名茶拍卖会,我们花了2万多元买茶,把拍卖收入赠给了当地的孤儿院,我们的诚意感动了政府,签回了与市政府在很多方面的合作协议。没有这些付出,无法走到今天。

  现在协会已经能够应对自己的日常开支,能够做一些我们想做的事情。但仅此而已。我们还想为协会成员、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更大的事情,所以离”安身立命“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目前的经济状况还不允许我们为大家做更多的事情。

  一句话,我们需要会员、合作方和在场嘉宾更多的支持,需要你们帮助我们成长:让我们找到更多的钱,来做我们想做的事情。我们已经有了些项目的考虑,方案也正在具体化,今天在座的,可能就是我们2016年开始的合作对象。

  如果我们协会2016年开始与各位合作,请相信我们:我举个例子:湖北的每一种茶叶都有自己很精彩的历史文化传承,在本地都被大家认可。在内蒙古销售就不同了,既然你要用文化的影响力开路,你就要研究和懂得民族地区的文化和传承,懂得两种文化的融合之道,否则,你不可能作出什么销售的成就。

  三、外地和本地两手抓,获得内蒙古地区行政资源的支持。

  茶路研究开发这种事,过去在内蒙古是没有市场的,一般认为这是南方和晋商的事情。现在不同了,随着“一带一路”的研究和推进,大家不仅知道了丝路、茶路与内蒙古的密切关系,而且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包括政府行政力量方面,这就给我们协会提供了施展的舞台。

  从另一方面说,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行政权力将从社会事务中退出,政府机构向协会、商会购买服务将逐步成为趋势(俄罗斯的办会方式)。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我们已经开始研究自己的定位和优势,开始准备自己能向政府销售的服务产品,一旦这种改革推开,我们就能拿出政府机构所需要的服务,就可以从政府机构获得收入。这便是我们2016年开始努力方向。我们已经把2016年开始推出的五、六个项目提纲做成“2016备忘录”寻求与大家的合作,因为时间关系现在不具体说了。

  四、做好研究成果的开发和转化,报答养育我们的这块土地。

  我们在万里茶路的研究开发中浸染多年,虽然工作重点一直在国外和南方,但从来没有忘记我们的根在内蒙古,从来没有忘记把茶路的研究开发与蒙古民族的历史和目前发展相结合。

  蒙古高原在万里茶路上有约2000公里,但遗憾的是:近年来“万里茶路”历史研究的著作越写越多,但对于蒙古高原的描述基本是无人提及或一带而过;“万里茶路”为主题的影视片越拍越杂,但对蒙古民族对世界茶产业的贡献基本上没有提及;重走“万里茶路”的队伍者越来越众,但对于近2000公里的蒙古高原从未有人做过认真考察;茶文化的研究已经从专家学者普及到各类茶企,但对蒙古民族所创造的厚重精彩的茶文化传承基本视若无物。

  在万里茶路的研究中,由于蒙古民族的缺席,很多关于蒙古高原的实情和结论并不正确,很多人云亦云抄来抄去的东西其实大有商榷的地方,甚至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是上歪曲了历史。

  所以我们决定,用协会的研究成果来筹拍一部电视纪录片:在13000公里的大空间和近1000年的蒙元历史文化中,反映万里茶路在蒙古高原2000公里上的历史真实和精彩故事,反映蒙古民族对世界茶产业的重要贡献,推出蒙古人创造的浓重精致的饮茶文化,填补万里茶路研究和民族文化宝库中的这块空白。

  这件事将与南方很多地区和一些企业发生联系,特别是湖北的茶商,需要大家予以支持,但绝不少回报。如果你想开发内、外蒙市场,就应该与我们携起手来。



微信公众账号 草原茶路协会陪伴您

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 内蒙古草原茶叶贸易 内蒙古草原茶文化

Copyright © 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15010402000335号

电话:13734713193 地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西顺城街 网址:www.nmgcycl.com  蒙ICP备17001021号-1  技术支持牧仁俊杰

关注我们:

© 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 电话:13734713193

蒙公网安备15010402000335号

蒙ICP备17001021号-2 技术支持牧仁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