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
13734713193
banner
banner
banner
banner
banner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茶马货币——中俄茶马古道上的潞商记忆

发布时间:2017-08-04 浏览次数:721次

在世界商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万里商道,时间从明清到民国,商人们一走就是五百年。商道从无道走成了古道,古道之上一辈辈的商人们联系了中俄蒙的商品贸易,创造出的财富用亿兆白银来计算,创造财富的商品是“物物交换”的茶叶和马匹,万里商道就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茶马古道”。

引子

明朝,我国海上“茶叶之路”尚未形成发达之势。欧亚大陆上一条万余公里的“茶马古道”,即成为中俄国际贸易的主要干线。在这条漫长的国际贸易线路上,由中国南方茶叶之乡到俄罗斯莫斯科、彼得堡的商贸古道上,山西作为外出塞北、货抵蒙俄的交通要道,其在地理位置上就显现出从未有过的巨大优势。

山西是中俄贸易之咽喉,是内地通向蒙古的交通要冲。一条以山西为枢纽,北越长城,贯穿蒙古,经西伯利亚转往欧洲的跨国贸易之商路——“茶马古道”就这样在悠悠漫长岁月里,让上万人的商队一走就是五百年。走出了历史、走出了财富、走出了辉煌。

潞商“长裕川”老茶庄

在“茶马古道”上,很久以来,有这么三位潞商兄弟,渠敬信、渠守信、渠忠信。在一部《山西票号资料》收录的《渠家墓志铭》里,我们得知三兄弟出身于山西潞州长子县的渠家寨,成长于明朝洪武初年。三位兄弟成人后,靠贩卖潞州当地的潞麻、水果到晋中祁县走村窜户,换取布匹、红枣,做些往返倒卖的小本生意。长年累月,一来二往,三人做下的买卖不仅略有积蓄,而且与祁县当地商民百姓逐渐惯熟。有一年,渠家三兄弟就离开家乡潞州,阖家迁居祁县,世代繁衍,但渠家传承做生意的家训始终未曾改变。

当时,山西商人从武夷山、湖北等地向朔北恰克图甚至俄罗斯腹地每年贩输10万多石的茶叶和其他商品。茶叶要经水陆辗转,商队贯穿数省,翻山踏漠,奔波万里才能运输到恰克图。长年累月如此贩运茶叶,旷日费时,资金周转迟缓。此等情况下,睿智的渠源朝和渠源祯调整了自己贩茶思路,专营组织货源批发茶叶的生意。他们把自家“长裕川”百余名店员进行分解,总店20人,其余七、八人不等分为十组,分别赴绥远、天津、张家口、潞安、汉口、扬州、南昌、长沙、武夷山、成都等十二个地市设立分号,让“长裕川”分号遍部“茶马古布”沿线。

每逢春季,“长裕川”茶庄都要派出六、七名业务干练的店员,翻太行、过河南、到武汉、进到武夷山等地买办茶叶,收买茶叶后,雇佣当地茶农就地加工。日晒、笼蒸、挤压、包装几道工序制成的各类型号的砖茶此时便由驼队商人运到张家口、绥远批发给晋商的各个字号,再由他们转销到蒙古、新疆、恰克图、俄罗斯以致更远的彼得堡。

“茶马古道”的形成,为潞商及渠源朝、渠源祯等商人开辟了致富的源泉。清末,在长裕川老茶庄的财股和身股各半的二十股生意中,渠家除其财股之外,还有三份的身股。每逢年底,长裕川老茶庄结账分红利时,渠家的每股可分得七、八千两白银。抗战爆发后,日军入侵祁县,在长裕川老茶庄的大院里,日军开挖防空地道时,就掘出渠家藏在地下的白银40万两。一车车白花花银两的碰撞声,轰动整个祁县县城。由此一例,足见潞商渠家辈辈财富积累的殷实和富有,足见“茶马古道”也不止只富裕了潞商渠家一处老茶庄。其实,岂止渠家“长裕川”一家老茶庄,茫茫“茶马古道”之上,一位位从冬到夏、从早到晚奔波的商人们,凡与茶叶贸易有关联的商号、驼队,他们字号或大或小,他们的人员或多或寡,他们的年龄或叟或少,都靠茶叶生存,靠茶叶发展,靠茶叶富有,个个称得上潞商中的佼佼者,个个是商业经营的“大把式”。

“潞锅”在西伯利亚的温度

茶马古道,最早先是从四川、湖南、湖北为起点“南茶北销”。时间到了明末清初,茶商们又从福建武夷山为起点,一路北上到达恰克图,再到莫斯科、彼得堡。《大清会典》规定:“铁器不许出口,原指军器及可以制造军器之铁而言。若种地农具及平常日用器皿,给票验放。”这说明铁器的买卖交易是有具体规定的。什么样的铁货可以买卖、什么样的铁货不可贸易,《清朝文献通考》中针对乾隆元年的铁器的出口买卖规定更为明确:“内地人民迁居在外,炊羮必用铁锅,耕种必用铁器,建房盖屋及一切日用什物,非有铁不可者。仰恳圣恩,将晋省(山西)沿边杀虎口一带关隘,嗣后除鸟枪腰刀等项及铁块可造军器者仍严禁外,余民间一切需铁之日用什器,听民携带出口,但不许在该地方私行改造军器。”

在这样的铁器贸易境况下,太行山里出来的潞州铁货贸易商人,就将他们的铁锅买卖做到了极致。以致在东三省、察哈尔、恰克图的买卖城里,潞商的铁锅生意红红火火,做出了名堂,做出了声誉。

相关铁货出口《清文献通考》有文字记载:“乾隆元年,准山西口外听民携带日用铁器。边口与外夷相接,铁货潜出边境及海洋卖货者,例禁甚严。晋省沿边关口,东系出至察哈尔,西系出至土默特。”

其实,潞安府的铁货早在明朝的隆庆六年(1572年)就通过张家口的“茶马互市”销往漠北的蒙古族的居住区,最远销往俄罗斯。万历元年(1573年)在中国东三省就有了“潞锅三垛的孙和尚”、“潞锅一垛的郭世明”、“潞锅一大车的于守仁”的潞字系列铁锅品牌,并风靡亚欧市场。

潞铁的名气之大,还在于上党这地方盛产的铁货不仅仅只有民用之铁器,更为重要的是上党地区也是朝廷的武器、兵器制造地。早在春秋时期,统治者就在这里设置了“上党武库”一处专门制造武器的机构。汉唐时期,朝廷在这里派驻有“铁官”;元明时期朝廷在此设立“润国冶”、“益国冶”专门为政府铸造货币和铁器;明朝洪武初年,朝廷在全国置铁冶所13处,上党的潞安府、泽州各有一所。例如,明景泰元年(1450年)潞州一批就为朝廷铸制阻敌入侵的铁蒺藜100万只,天顺五年(1461年),陕西总兵一次就让阳城运铁10万斤。明朝中期,潞州、泽州两地供应军需用铁每年都在五六十万斤。

“茶马古道”之上的一个个商人承载的商品贸易历史,和商人们一步步走下的星星点点闪光足迹告诉我们,是中俄蒙睿智的商人共同开辟了“南茶北销”的“茶叶之路”。如今,恰克图商贸重镇的名字,已成了美好的记忆,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不会,也不应该忘却那段一写就是五百年的商贸历史。

莫斯科、彼得堡、恰克图、张家口、潞安府、汉口、武夷山等等这些个一一写出的古老名字,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国际风云变幻,是“茶马古道”之上的岁月之歌,将她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谱写出了一行行美丽的音符,曾经无数次地为中国南方产茶区完成了”南茶北销”的历史使命。茶叶商人们的这一高歌一唱就是五百年。

如今,这些“商埠”也成了万里茶路沿线的一颗颗城市明珠,放射出“茶马古道”复兴和中蒙俄三国边贸繁荣的新世纪之光,放射出五彩缤纷的国际贸易新色彩。



微信公众账号 草原茶路协会陪伴您

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 内蒙古草原茶叶贸易 内蒙古草原茶文化

Copyright © 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15010402000335号

电话:13734713193 地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西顺城街 网址:www.nmgcycl.com  蒙ICP备17001021号-1  技术支持牧仁俊杰

关注我们:

© 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 电话:13734713193

蒙公网安备15010402000335号

蒙ICP备17001021号-2 技术支持牧仁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