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
13734713193
banner
banner
banner
banner
banner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茶道驿站讲述茶路往事

发布时间:2017-07-27 浏览次数:815次

  亮丽内蒙古融媒体原创 文/母瑾)茶叶之路最早是在1693年开启的。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后,两国开始走向和平、互为通商。1692年,俄国彼得大帝派遣第一支商队——伊台斯商队来中国,从莫斯科出发,历经一年时间,于1693年3月这支商队经额尔古纳村(今内蒙古额尔古纳市)进入中国,而后穿越呼伦贝尔草原经齐齐哈尔进入北京。从此,开启了国际商道“茶叶之路”。

  当时,从莫斯科到北京有三条线路可供选择,即穿越西亚的道路——也就是古丝绸之路,这是西路;中路是走蒙古高原;东路就是经过中国东北的达斡尔地区。东路是从莫斯科到北京三条道路中最远的一条,俄商队之所以选择东路完全是出于安全考虑,那时我国的西部和蒙古地区正在持续着一场内战。

  中俄最初商贸往来都是官方在做,那时称作“贡赐贸易”,俄方派商队把俄国的特产带来向大清国进“贡”,而后大清国“赐”给俄商一些货物、黄金等作为礼品相赠。这种情形持续了六七年后,一场巨大的商业风暴在亚洲腹地勃然掀起,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的渔猎民族,从此由历史的幕后走向了前台,历史更换了他们扮演的角色,成为中俄商贸中的弄潮者。与此同时,地处中俄边界(现今俄蒙边界)的一个小村落——恰克图浮出水面,取代了尼布楚商埠,成为中俄边境贸易中俄方的重要商城,俄官方投资将恰克图打造成为中俄商贾贸易城。紧接着,中国在紧挨俄方贸易城处也盖起了一个与恰克图同样大小的贸易城,叫买卖城。不久,一条便捷的新“茶叶之路”被开辟出来——从坐落在贝加尔湖南岸的俄国西伯利亚重镇伊尔库茨克城出发南行,由恰克图进入库伦(现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经二连浩特通向北京的道路。悠悠的驼铃声在草原与大漠的上空响起,满载茶叶和其它中国货物的驼队在行进,国际商道“茶叶之路”从此得到了更新和繁荣发展。

  同治年间,旅蒙商越过中俄边界进入俄罗斯,扩大了中俄贸易范围,达到横跨欧亚大陆的程度。旅蒙商是一支庞大的商业队伍,人数动辄以十万甚至数十万计,将以茶叶、瓷器和丝绸为代表的物资源源不断地从我国中原地区辗转运到北方重镇归化城(今呼和浩特),而后经二连浩特至库伦再运往中俄边界贸易商城——买卖城。

  二连浩特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居住生活的地方。蒙元时期,这里建立了玉龙栈。1257年,大蒙古国大汗蒙哥在玉龙栈曾与其弟忽必烈会面。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设立“伊林”驿站。光绪十五年(1899年)清政府架通张家口至库伦的电话线,在这里设电报局,并将此地标入当时的地图取名“二连”。“二连”是蒙语的汉译音,原名“额仁”,沿用市郊“额仁达布散淖尔”(现译二连盐池)之名,有海市蜃楼的意思。民国七年(1918年)张家口旅蒙商开办“大成张库汽车公司”,开通了张家口至库伦的运输线,二连盐池为当时重要站点之一,站名为“滂北”。

  二连浩特是一座由驿站演化来的城市。一百多年前,二连浩特没有城,只有一个“伊林”驿站。在茫茫草原上,一道栅栏,几排房子,几个驿工。行走万里茶道的人,要在这里歇脚,然后带着骆驼队、赶着老倌车(牛车)穿越北方草原和荒漠。在路上,骆驼队和老倌车都采取昼伏夜行的形式,夜间,看北斗星定方向,三星升而启程,三星落而歇憩,太阳上山后,牛和骆驼全部卸车卸货,到附近放牧寻食。木轮车迎向东南停放,围成圆形,以防西北风袭击;健壮的鞑儿狗蹲伏圈内,开始执行警戒任务,防匪防窃;赶车人打开布蓬,四处寻找干牛粪、淖水或雨水拢火做饭。伊林驿站以北沙漠,要六七天才能通过,为让牛、驼吃饱,必须在伊林驿站休整数日,做好带水、备草事项。遥远而艰难的商旅路程,促成了伊林驿站的兴起,晋商在此打尖歇脚后,便向漠北行进,经库伦到达莫斯科等地。

蒙古国“独立”后,二连浩特充当了“买卖城”的角色,成为“茶叶之路”上中蒙俄边界中方庞大的物流园区。因为当时这条路上主要以骆驼运输为主,所以在民间,习惯上人们把茶叶之路称为“驼道”。这条驼道的线路就是从恰克图——库伦(今乌兰巴托)——二连浩特——呼和浩特——张家口——最终到我国南方的产茶地,全长一万余公里,所以又叫“万里茶道”。最多时,这条国际贸易物流大通道上活跃着16万峰骆驼。

  茶叶之路上的生意之所以如此火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亚洲腹地有一个庞大的茶叶消费群体。从蒙古高原到西伯利亚,整个这一大片辽远的大地正是茶叶之路的纵深地带,也是茶叶这种特殊商品最广大和忠实的市场。或许是由于气候的原因,这里的各族牧民和依靠渔猎生活的其他民族,是中国茶叶的最广大和最牢靠的消费群落,他们饮茶之风甚烈,以致达到“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程度。这就是茶叶之路得以开辟和发展的最伟大的原动力,也是二连浩特伊林驿站三百多年来长盛不衰的真谛。

  几十万人商业大军,十几万峰运输骆驼,长年累月地穿行在万里茶路上,可想而知,伊林驿站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啊!

  如今,二连浩特伊林驿站遗址被建成博物馆,伊林驿站遗址博物馆位于二连浩特市区东北9公里处,是我国首家反映驿站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其外观设计形式以嘉庆年间伊林驿站的建筑形态为框架,展厅包括序厅、驿站文化厅、玉龙栈厅、伊林驿站厅、滂北站和额尔淖尔厅(盐文化厅),再现当地“古茶叶之路”的遗风、特色,突出二连浩特的历史文化。整体建筑具有北方风格表现当地特色,采用现代建材进行外观复古,真实再现了古驿站的建筑风貌和特色,以及古茶路上商贾交易、生活的一些场景,最大力量保留并再现驿站遗址的原始风貌,体验回归往昔。同时博物馆以“路(北方草原丝绸、茶叶之路)——道(张家口——库伦大道)——桥(欧亚大陆桥)”历史演化为主线,对古代驿站制度、功能和古驿道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科技进步、商业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驿站文明对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系统演示,是中蒙俄三国共同研究“茶叶之路”文化、驿站文化的重要实物载体。博物馆内通过一系列实物、文字、雕塑等资料,真实再现了草原丝绸之路、茶叶之路以及张库大道在蒙古高原上的历史发展进程。展示茶叶通过草原向漠北、外蒙古、俄罗斯进发的艰辛旅程,讲述了二连浩特与茶叶的一段前尘往事。

  如今,二连浩特是蒙古国民众来中国旅游、从事商贸活动的重要枢纽。2014年6月5日,国务院同意在二连浩特市设立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独立的区位优势,使二连浩特迅速发展壮大,告别昔日的边陲小镇,向魅力口岸出发。

  现在,这条古老的商路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着,在中俄蒙经济走廊上,众多的货物被装在集装箱中,奔跑在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铁路上,古老的商道在车轮上悄然复苏。二连浩特这个边境口岸上的重要节点,也随着今天这条新亚欧大陆桥——铁路商道的发展,焕发出新的光彩。



微信公众账号 草原茶路协会陪伴您

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 内蒙古草原茶叶贸易 内蒙古草原茶文化

Copyright © 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15010402000335号

电话:13734713193 地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西顺城街 网址:www.nmgcycl.com  蒙ICP备17001021号-1  技术支持牧仁俊杰

关注我们:

© 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 电话:13734713193

蒙公网安备15010402000335号

蒙ICP备17001021号-2 技术支持牧仁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