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
13734713193
banner
banner
banner
banner
banner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晋之商】万里茶路上晋商名匾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7-07-22 浏览次数:690次

  那些耳熟能详的老匾额,让人忘不了,它既是一种载体,也是一种象征,既是一种风景,也是一种印记。

万里茶路上的晋商驼队

  匾额,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但是,一些风格独特的老匾额又不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老匾额在时光的变迁中遗失,但是,只要留下来,就弥足珍贵,因为历经几十代相传实属不易。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晋商名匾之“九边第一泉”和“阴山古刹”,就包含了一个时代的印记,虽然几百年过去了,但这些匾还在默默地讲述着山西商人在万里茶路上的故事。

  在呼和浩特这座城内,留下了太多的晋商遗迹,在有400多年历史的大召——古无量寺的东山门檐下,高悬着一块长约3.3米、宽约1米的长方形木质横匾,上刻“九边第一泉”五个行书体题字,笔势遒劲隽逸,潇洒自如。曾经出访青城的作家兼书法家李凖先生赞叹匾中的字说:“真是好书法,冷峻中含着明丽,字字传神啊!”

呼和浩特大召

  何谓“九边第一泉”?“九边”,是指明代设重兵把守的九座著名边防城市,包括辽东、蓟州、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甘肃、固原和太原。明朝建国之初,元朝残余势力远走大漠,为了防御蒙古的南下侵扰,明朝廷沿长城一带建立了九个边防重镇,即历史上所谓的“九边”,九边之设,使明朝北部边塞形成一条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广袤万里、烽堠相望、卫所互联的北方防线。九个边防重镇,都在我国的北方,这些地区的饮用水,大多苦涩难咽。但是,唯独归化城内的玉泉井水质甘甜。

呼和浩特大召“九边第一泉”匾

  人们只知道祖国南疆的云南省凤仪县北部有“玉泉井”(又名“御井”)。相传是忽必烈“元世祖南征,驻跸于此,军士渴甚,世祖祷神,以剑插地,青流涌出,建亭于其上”(见《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岂不知祖国北部边陲呼和浩特大召前的“玉泉井”,也有一段类似的传说。《古丰识略》第八卷记载:“玉泉井”在无量寺(今日大召)前。俗传康熙,“圣祖仁皇帝驻跸崇福寺,过此马蹄踏地,有泉涌出,味清而甘,四时不竭,居民建神祠于其上。水侧流数步北汇为池,上盖石作井眼,凡寺前一带咸取汲焉”。呼和浩特大召前的“玉泉”曾名“御泉”。碑文记载:涌出的泉水“其性轻而清,其味甘而美”。就是经多见广,“走通都、过大邑”的达官显贵,兵将巨贾也公认“井泥不食”“水泉必香”“从未见若此泉”。正因为这“御泉”水质特好,清代以来井周围逐渐繁华起来,不但“茶坊、酒肆、油局、菸行”逐泉水而布列,就是“各街铺户大小人家”也奔水而来,“群相争取,两块大石板上凿就的八口井眼,水斗汲水不断线,尚有日夜等候取携不及之弊”。

  “玉泉井”历来就是呼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九边第一泉”名匾,又为其增添了不少的光彩。这块匾出自山西榆次人王用桢之手,他是一个书法家,也是清末山西商号大盛魁的账房先生。大盛魁的财力十分雄厚,据说其资产可用五十两重的银元宝,铺一条从库伦到北京的道路。

  匾的上端还刻有“古无量寺”字样。落款为山西榆次人王用桢。该匾内所书大小字共158个。至今仍能看到这样的小字:“大清光绪二十九年次癸卯季夏之吉修葺御泉井输金商户四百三十二家公谨献甲子年孟秋重立。”相传,这块匾是清光绪二十九(1903)年大召扎萨克达喇嘛募缘修葺大召和玉泉井时,当地四百多家商户集体向大召敬献的。匾文由王用桢用棉花绑在木棍上蘸墨而书,这种写法称为棉书,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大盛魁除了献匾额“九边第一泉”给大召外,还给小召——席力图召献了一块“阴山古刹”匾。

呼和浩特小召的“阴山古刹”匾

  席力图召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寺庙建筑宏伟,风格独特,是北方著名的佛刹之一,其过殿内挂着“阴山古刹”匾,匾的右端写着:“大清雍正甲辰上春吉日大盛魁敬献”。

  有人说,“阴山古刹”是在大盛魁商号100周年纪念的时候,大盛魁送给席力图召的一块匾额,但这也只是坊间流传的一个说法。还有人说,这块匾额是大盛魁总号1724年从乌里雅苏台迁回归化城时,为了表示开业庆典,送给席力图召的一块匾。过去的事情,终究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块匾是在大清雍正甲辰上春吉日大盛魁敬献给席力图召的匾,因为现在我们依然能看到匾额的右上方写着这样的字:“大清雍正甲辰上春吉日大盛魁敬献”。

  匾额的左边写着“光绪甲辰大盛魁财伙因见先年数献之匾凋朽将坠,恐派忧迹,遂为重书刊葺而新之漠,书数言以志重修之岁时云耳”,其意约为:1904年,大盛魁财东和伙计看到早些年大盛魁敬献给席力图召的匾额,漆面剥落,匾额陈旧不堪,挂在过殿上几乎要掉下来,他们害怕早些年献给这个召庙的东西将毁于一旦,于是,他们重新写了字,修整了牌匾,写这些字来纪念重修的这块匾。

位于呼和浩特的大盛魁博物馆

  这块匾最早谁写的他们也不知道,只是知道重新写这块匾的也是当年大盛魁的账房先生王用桢,在匾额的左面清清楚楚的写着“王用桢书”。

大盛魁设在山西祁县的大盛川茶号

土谢图汗等省偿还大盛魁商铺债务的清单

  为什么大盛魁总是送召庙匾额呢?

  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大盛魁商号是清代山西人开办的对蒙贸易的最大商号,极盛时有员工六七千人,商队骆驼近二万头,活动地区包括喀尔喀四大部、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库伦(今乌兰巴托)、恰克图、内蒙古各盟旗、新疆乌鲁木齐、库车、伊犁和俄国西伯利亚、莫斯科等地,其资本十分雄厚。

民国二十五年元旦大盛魁合影

大盛魁三位创始人塑像

  可以看出,大盛魁经商的地方大部分是草地牧区,而席力图召作为当时的宗教圣地,地位很高,大盛魁敬献匾额,表示对召庙的敬仰,也显示出他和召庙的亲近,因为召庙并不是任何人敬献匾额都会接受的。大盛魁需要草地上的牧民的支持,而很多牧民都是召庙匾了解了大盛魁额的黑徒(黑徒即待在家里的徒弟),当大盛魁的驼队进入草原的时候,通过归化城的召庙,他们也成为了牧民的朋友。

大盛魁小号天顺泰广告

  如今的席力图召就在大盛魁商号的南面,可见,大盛魁在归化城的发展和召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大盛魁要向召庙敬献匾额的原因了。



微信公众账号 草原茶路协会陪伴您

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 内蒙古草原茶叶贸易 内蒙古草原茶文化

Copyright © 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15010402000335号

电话:13734713193 地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西顺城街 网址:www.nmgcycl.com  蒙ICP备17001021号-1  技术支持牧仁俊杰

关注我们:

© 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 电话:13734713193

蒙公网安备15010402000335号

蒙ICP备17001021号-2 技术支持牧仁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