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茶道由晋商开辟,这已成定论。但是说到万里茶道在湖南安化的起始,很多专家学者以及主流媒体都认为:先是福建、江西的茶叶,由晋商北运至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进行交易,再由俄商远销圣彼得堡及欧洲各国;后因受到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闽赣茶受阻,两湖茶才兴起,安化等地的茶叶,源源不断北运到恰克图”,其意是湖南安化万里茶道起始于清咸丰年间。其实这是一种大错特错的误导,他们错把安化红茶崛起的这一事实忽略,直接遮蔽了曾经辉煌三百余年安化黑茶的贸易。根据文史资料证明,在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时任湖南巡抚的陈宏谋起草《茶商章程》经乾隆御批颁布,章程中明确指出“陕甘两省茶商须引采办官茶,每年不下数千百万斤,皆于安化县采办,以供官民之用”。《茶商章程》是中国茶叶史上为晋陕二省茶商保驾护航制订的章程文本之一,它极具特殊性、地域性和唯一性,这是湖南安化成为万里茶道起点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在湖南安化黑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陈宏谋其人(1696年—1771年),字汝咨,原名弘谋,因避乾隆(弘历)之名讳而改宏谋,临桂(今广西桂林)人,任官时长达48年, 是中国清朝中期的清官名臣。雍正元年(1723)中三甲进士,曾任江苏按察使、湖南巡抚、云南布政使等职,仕至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在外任职30余年,历经12行省,所至政绩斐然,颇得乾隆信任。辑有《培远堂全集》、《五种遗规》等诗文,并监修《湖南通志》。乾隆三十六年在山东兖州韩庄病逝,谥号文恭。《清史稿·陈宏谋传》称“乾隆年间,论疆吏之贤者,尹继善与陈宏谋其最也……宏谋学尤醇;所至拳拳民生风俗,古所谓大儒之效也。”
《茶商章程》是在乾隆二十年六月,陈宏谋由甘肃巡抚调任湖南巡抚时,为整顿当时的茶业秩序,弹压客贩牙行,维护边疆安全,确保陕甘两省茶商优先采办安化黑茶,陈宏谋任职湖南巡抚一年之后,在乾隆二十一年六月起草《茶商章程》上奏乾隆皇帝。据清同治《安化县志》(P646页)记载,其主要内容如下:
通志 :二十一年丙子,巡抚陈宏谋奏定《茶商章程》。通志陕甘两省茶商须引采办官茶,每年不下数千百万斤,皆于安化县采办,以供官民之用。安化三乡遍种茶树,亦仗茶商赴买,向因等额银色、先卖后卖多所争执。乾隆二十一年巡抚陈宏谋奏定章程:将茶商所有等(为戥字之误)秤由官较定颁发。向后买茶,除茶价按所产丰欠随时消长、官不拘定外,其买茶采用纹银九折扣算,等(戥)秤照司法九三扣折算,正合市平,茶户秤茶亦用官秤足给。谷雨以前之细茶先尽引商收买,谷雨以后之茶方许卖给客贩。如天时尚寒,雨前茶少,则雨后细茶亦先尽引商买足,方许卖给客贩,牙行不得多取牙用、高抬价值。
《茶商章程》也是在乾隆皇帝平定准噶尔内乱的大背景之下所产生。根据陈乃宣辑《陈宏谋年谱简编》记载:
乾隆十九年(1754年)六月,陈宏谋由福建巡抚调陕西任巡抚。是因准噶尔内乱,行将兴师进剿。当川省军兴之际,伊(陈宏谋)筹办尚属谙练,特将伊调任陕抚。七月,抵西安,派出索伦巴尔呼折里木兵丁四万自潼关入陕,于咸阳分南北两路入甘省,为大兵过境筹办一切。十月,为索伦巴尔呼折里木兵丁过站,毎人每站发给伙食费银五分;甘省所需三万串,亦由陕局借给。十二月,山东、山西拔解甘省马匹五千,内有山西疲马600匹在陕更换喂养。乾隆二十年(1755),正月,协理总督刘统勋,帮甘省雇脚骡,抽拨800匹。又协助甘省骡马2200头,解往泾州,供送兵之用。三月,调任甘肃巡抚。四月,解运甘省西宁府官茶二万封(茶封为茶叶计量单位之一。清代杨应琚《酌筹甘省茶政疏》“甘省额设茶引二万七千二百九十六引,每引行茶一百斤……以每五斤为一封……”),供军营赏号之用。五月,平定准噶尔,迎送文武员弁1000余人经甘省酒泉回京。六月,调任湖南巡抚。乾隆二十一年六月(1756年),陈宏谋拟订采办官茶章程,以便商民。十一月,调补陕西巡抚,十二月抵陕西,雇骡马5000余匹协济甘肃。乾隆二十二年,增购骡马千余头支援甘省。六月,亲题“四来堂”匾额于抚署厅次,以示四度抚陕之意。乾隆二十七年十月,陈宏谋再任湖南巡抚。
从以上《陈宏谋年谱简编》可看出,陈宏谋是乾隆皇帝倚重的封疆大吏,在平定边疆少数民族叛乱中,因熟谙甘陕二省情况而临危受命,为军队的后勤提供补给。而茶叶是当时国家在边疆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质,茶叶用来进行茶马互市(直到清咸丰年,地方马场奉命裁撤,各地军队所需马匹统归自购,官府设置的茶马交易随之停废,茶马互易自此终止),也用来作为军队的奖赏。因此乾隆二十年五月平定准葛尔后,陈宏谋立刻被调往重点产茶地区湖南任职湖南巡抚。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王穆纂编修的陕西省《城固县志》四册卷三“今年系赵商,明年即将引(茶引)卖与钱商。行茶先于甘宁茶院报明领引,每引一张,计茶二十封,每封五斤,至湖广长沙府安化县收买,从水路运至襄阳及陕西兴安州白河、紫阳验引放行,至汉中茶法厅,按引盘茶,由陆路驼至临巩等处……”。又《湖南通志·物产(174卷)》中记载:“清初,茶产安化者佳,充贡而外,西北各省多用此茶,而甘肃及西域外藩(需)之尤切。设立官商,做成茶封,取官茶以充市赏、赍请蒙古之用,每年商贾云集”。正因为陈宏谋非常了解西北民族“不可一日无茶”的特殊需求和安化黑茶在维护边疆安全的重要性,更是为了打击私贩安化黑茶冲击国家引茶制度的行为,确保晋陕茶商采买引茶,所以起草制订并颁布了《茶商章程》。
陈宏谋奏定的《茶商章程》,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清初至乾隆年间安化黑茶产业的兴盛与繁荣,以及晋陕二省茶商在万里茶道(古丝绸之路)运销安化黑茶的空前盛况。安化黑茶自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正式成为官茶(清·张廷玉《明史·食货志》);清雍正八年(1730年)安化代知事许搏翮详定茶税章程,小淹一带茶农、茶商为此碑刻“苞芷园茶叶禁碑”(见清同治《安化县志》P390页),禁掺杂使假,禁外路茶冒充安化茶等;到清乾隆二十一年湖南巡抚陈宏谋制订《茶商章程》。在这段长达161年的茶叶贸易过程中,晋、陕等地茶商依托安化优质独有的茶山作为生产基地,以黑毛茶、三尖茶(即天尖、贡尖、生尖等细茶)、湖红为主要产品,开办茶庄、茶行(含牙行)及贸易行,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开辟了一条以安化为起点,通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俄罗斯及欧洲腹地的“万里茶道”。安化黑茶由此走向世界,闻名于世,古邑安化也由此成为了万里茶道重要起点之一,其历史地位与作用无可替代!
附:安化红茶崛起年代。清咸丰年间受太平天国兵火影响,茶路一度中断数年,精明的晋商改为采运两湖茶。以湖南的安化,临湘的聂家市,湖北蒲圻羊楼洞,崇阳、咸宁的茶,就地加工成茶砖,由水路运至汉口集中,溯汉水(即襄河)至樊城,然后舍舟登陆,改用畜驮车运,经河南唐河、社旗,从洛阳过黄河,过晋城、长治、太原、大同至张家口,或从晋北的玉右杀虎口入内蒙古的归化(今呼和浩特市),再由旅蒙晋商换作驼队在荒原沙漠中跋涉1000多公里,至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交易。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广商开始到安化设茶庄制红茶,称“广庄”。当时年产约10万箱,销英、美、俄等国。
同治年(公元1861年)起,晋商基本丢失恰克图茶叶市场,湖南安化茶叶销俄锐减。之后,俄罗斯商人坐镇湖北汉口收安化红茶压砖。1880年前后,安化红茶进入鼎盛时期。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九月,安化知县陶燮咸厘定《红茶章程》,为国内第一个红茶章程。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在安化小淹住过八年的陕甘总督左宗棠,戡定新疆,平定回民起义后,“以茶安民”,改引为票,减茶税,安化红茶与黑茶又一次进入一个兴盛时期。同治《安化县志》记载:“方红茶之初兴也,打包封箱,客有冒武夷以求售者,熟知清香厚味,安化固十倍武夷。以致西洋等处,无安化字号不买。”民国四年(1915年),湖南安化红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
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 内蒙古草原茶叶贸易 内蒙古草原茶文化
Copyright © 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蒙公网安备15010402000335号
电话:13734713193 地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西顺城街 网址:www.nmgcycl.com 蒙ICP备17001021号-1 技术支持:牧仁俊杰